电力设备及新能源行业:负极行业:建议低位加仓负极,焦类成本压力已有充分反映,三季度盈利将迎拐点

[复制链接]
查看: 23|回复: 0

42

主题

42

帖子

128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28
林荣运 发表于 2022-6-21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前期压制板块股价的一个核心原因是:针状焦和石墨焦价格Q2上涨较多,测算单吨负极焦类成本达到1.3-1.5万元,占营业成本比例已达40%左右。
焦类价格Q2上涨可能影响负极盈利
当前针状焦价格1.38万元/吨,年初至今上涨37%,Q2已上涨27%,已到2020年3月以来高位。大庆、抚顺石油焦1#A报价0.9万元/吨,年初至今上涨49%,Q2已上涨21%,已处于历史高位。
锂电负极用焦类产品供需格局分析
1)需求角度:按照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约1000万台,全球锂电装机量750GWh左右,产量近900GWh,对应人造负极需求90-100万吨,1万吨人造负极平均需要1.5万吨焦类(高端针状焦单耗约1.1-1.4万吨,低端石油焦单耗约2-2.5万吨),从21年看80%焦类采购出自中国,则对应国内焦类需求110-120万吨左右,根据历史比例,针状焦需求约70万吨(1.2单耗60万吨负极),石油焦50万吨(2.5单耗20万吨负极)。
2)供给角度:用于负极生产的低硫石油焦主要是抚顺大庆两厂,每年供应50多万吨,没有扩产。目前针状焦名义产能约500万吨,但是可以直接用于负极生产的油系和煤系针状焦加在一起150-160万吨。
3)供需结论:低硫石油焦(1#A)目前市场报价9000元/吨,处于历史高位,尽管没有扩产,但如果继续上涨完全可以用针状焦进行替代,同时我们注意到部分牌号石油焦已经出现价格松动,因此我们判断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而针状焦受负极需求增长影响,价格存在一定涨价空间,但考虑下游负极客户的承受能力,整体上行空间不大。
锂电负极成本压力最大时期逐渐过去
后期焦类价格持稳概率较大,负极企业涨价滞后于成本上涨,核心客户谈价周期在季度到半年度左右,21年石墨化涨价滞后将近半年左右传导。本轮焦类涨价在22Q1启动,基本刚经历过上轮石墨化成本传导调价,故承压较大的负极厂基本商定在Q2末再度调价。负极成品涨价后盈利能力将有所恢复,叠加外协自供石墨化产能释放,下半年盈利能力边际修复会更明显。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前负极头部厂商股价较为充分地反映了上述压力,建议从三条主线重点关注1)成本端受益于上游焦类采购量大,如索通发展;2)单位盈利受益于石墨化配套率加速提升,如中科电气、杉杉股份;3)连续石墨化、硅碳负极布局较快企业,如贝特瑞、璞泰来。
【点击查看PDF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