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半导体8月专题:“三化”打开汽车MCU增量空间,国产替代迎新机遇

[复制链接]
查看: 10|回复: 0

55

主题

55

帖子

167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7
胡剑.胡慧 发表于 2022-8-15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月新能源汽车销量维持高位,上调全年总体新能源车销量预测至650万辆。7月主要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实现进一步增长,比亚迪以16.3万辆持续稳固市场第一位置,哪吒、零跑、小鹏分别以1.4、1.2、1.2万辆领衔新势力,7家本土车厂新能源汽车月销量超万台;根据乘联会数据,7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56.4万台,上调2022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预测至600万辆,总体新能源车销量至650万辆。随着国内新能源车市场增长,1-6月电机电控搭载量231.8万套(YoY+129.3%),OBC装机量208万套(YoY+110.3%),比亚迪半导体、斯达、中车时代等本土公司市场份额迅速成长带动新能源上险乘用车功率模块国产化率超47%。
汽车MCU为汽车电子关键节点控制芯片,高壁垒造成市场高度垄断。MCU作为节点控制芯片,广泛应用于动力总成、ADAS、网络互连、底盘安全、信息娱乐以及车身电子六大功能域。由于汽车时常暴露高温、高湿、高压环境中,要求MCU最高可承受温度区间达-40℃-150℃且产品寿命需达15年及以上,特别是在动力、刹车灯等高安全需求领域MCU都需严格符合AEC-Q100、ISO26262、IAFT16949相应车规标准,对MCU设计、制造、封测全流程提出了严苛要求。因此高技术和进入壁垒造成汽车MCU市场被来自半导体和汽车工业发达的美日欧企业高度垄断,根据Omdia数据,2021年全球汽车MCUCR5集中度达90%(MCU全行业82%),CR6集中度更是高达97%。
“三化”带来汽车MCU市场结构性变化,电驱和ADAS成为最大增量应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重塑汽车电子架构,“三电”系统、众多ADAS传感器及信号链路、网联系统、信息安全功能系统和ECU的引入带来汽车MCU量价齐升,相比传统燃油车70颗左右用量,而新能源车MCU用量达300颗左右。根据Omdia预计,2021年至2026年,全球汽车MCU市场规模将从76.7亿美元增长至130.4亿美元(CAGR11.2%),增速显著领先MCU行业平均(CAGR6.7%);其中电驱系统和ADAS系统MCU市场CAGR分别为22.2%和19.5%,合计全车MCU金额占比从31%提升至47%;高端功能控制需求提升亦推动32位MCU市场规模增速超过8位和16位。
本土汽车工业趁“三化”东风后发先至,中国MCU厂商迎高速发展机遇。中国汽车年产量从1999年的183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2608万辆,全球占比从3%提升至33%,2022年1-5月中国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在全球的市场份额提升至59%。智研咨询预计2025年我国汽车MCU市场规模将达到33亿美元,在全球汽车半导体供给失衡、国际关系日渐复杂背景下,本土汽车工业崛起及新能源车高速发展为中国MCU厂商由功能安全要求较低的车身电子等领域切入创造重要机遇,并且通过导入量产积累,未来国产MCU将有望逐步实现向更高功能安全领域的拓展。
投资建议:本土汽车“三化”提速趋势下,MCU国产化发展机遇,推荐关注积极布局汽车MCU的兆易创新、峰岹科技、北京君正、韦尔股份等,产业链相关公司包括国芯科技、中颖电子、BYD半导(未上市)、芯旺微(未上市)、云途半导体(未上市)等。
【点击查看PDF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