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设备行业专题研究:商业航天,星辰大海启航正当时

[复制链接]
查看: 24|回复: 0

19

主题

19

帖子

61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61
邹杰 发表于 2023-3-9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投资要点】
商业航天不同于传统政府、军工主导的航天工作,是以盈利为目的,运用市场机制、遵循市场规律开展的航天活动。我们认为,航天产业的发展与计算机的发展背景与路径具有相似性。随着电子管技术向晶体管的发展,以及集成电路规模持续增长,计算机在政府与军方之外的民用商用领域开始实现普及。航天领域过去也主要以满足政府和军方的需求,且造价高昂、工期较长,而商业化追求更高的性能以及更低的成本。我们认为,将能够实现市场化、商业化的部分向市场开放,是推动航天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必然选择。
发展可回收以及大推力的火箭是产业基础。可回收火箭为航天飞机回收再发射理念的迭代,通过回收火箭大幅降低发射成本。根据CenterforStrategicandinternationalStudies统计,SpaceX的火箭发射成本对比俄罗斯联盟号已实现97%的下降。液体发动机在实现火箭可回收的技术上对比固体发动机具有明显的优势,是可回收火箭的“心脏”。目前SpaceX等海外厂商以及国内包括中国航天、蓝箭航天、深蓝航天等对液体发动机亦保持持续投入,并取得可观的进展。大推力火箭具有更强的运载能力,有效做到更高的发射效率以及更低的发射成本。因此,发展可回收以及大推力火箭的需求对于发展航天产业日益迫切。
卫星互联网有望成为当前阶段商业航天核心应用领域。通过发射卫星,在低轨道组成卫星星座,无需地面基站即可实现全球无缝覆盖,卫星互联网是继有线互联、无线互联之后的第三代互联网基础设施革命。借助低轨高通量卫星,卫星互联网可以实现高带宽、低时延的宽带覆盖,并具有覆盖范围广的优势,成为了解决全球网络信息鸿沟的新选项。国家发改委已于2020年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范围。根据SIA数据,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1年的292亿元增长至2025年达到447亿元,2021-2025年CAGR为11.18%。
【配置建议】
看好液体发动机核心材料供应商斯瑞新材(688102),建议关注国内唯一拥有通信卫星资源且自主可控的卫星通信运营商中国卫通(601698),具有星载和地面用卫星互联网相控阵T/R芯片全套解决方案的铖昌科技(001270),深耕电磁仿真及测量技术领域的霍莱沃(688682),以及国内首家全产业链商业遥感卫星公司长光卫星(暂未发行)。
【风险提示】
政策导向变化风险
重大事故发生风险

【点击查看PDF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