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前海新材料:产业化进程提速、PET铜箔未来可期

[复制链接]
查看: 9|回复: 0

247

主题

247

帖子

745

积分

高级会员

Rank: 4

积分
745
李子卓 发表于 2022-8-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核心观点
PET铜箔为新型负极集流体,下游可应用于锂离子电池领域。PET铜箔以PET作为基础材料,上下采用先进工艺沉积金属铜层,属于复合材料,具有“三明治”结构。PET铜箔生产工艺以两步法为主,首先采用磁控溅射工艺,实现非金属材料金属化;然后采用水电镀工艺,实现集流体导电需求,其工艺难度较大。PET铜箔具有密度小、厚度薄、抗拉强度较高等特点,叠加其具有较好的导电性,因此具有替代传统的锂电铜箔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潜力。
PET铜箔兼具高安全性和高能量密度优势。近年来,为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锂电铜箔向极薄化方向发展。6μm及以下锂电铜箔产量占比从2018年的26%上升至2021年的64%。由此带来的安全性问题日益突出。PET铜箔可在确保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能方面,PET铜箔具有导电层较薄、基膜不导电等特点,致使其能在锂电池发生内短路时更易被熔断,从而切断短路电流,降低短路时产生的热量,防止热失控现象。高能量密度方面,复合铜箔的厚度相较于传统铜箔减少了25%-40%,可有效提升电池能量密度5%-10%。
PET铜箔入局企业渐多,产业化进程有望提速。上游方面,目前已入局的企业包括三孚新科等,目前三孚新科正推进PET镀铜专用化学品应用测试。中游方面,目前已入局的企业包括重庆金美、双星新材、万顺新材、宝明科技等。重庆金美与宝明科技已进入量产阶段或有量产计划。重庆金美自主研发的高分子复合铜膜已成功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电池,并顺利通过德国穿刺实验,进入量产阶段。此外,2021年公司投资2.2亿元扩建3600万平方米/年复合铝膜产能和3600万平方米/年复合铜膜产能。2022年7月,宝明科技发布公告称计划投资60亿元在赣州建设
锂电池复合铜箔生产基地。在研发验证阶段的企业包括双星新材、万顺新材。其中双星新材PET铜箔已送往客户进行评价认证;万顺新材已开发出应用于电池负极的载体铜膜,相关样品也已送往下游企业验证。下游方面,电池生产商持续加码布局复合集流体领域。2019年以来,下游相关企业陆续申请复合集流体领域的专利,研发成果显著。锂电池需求快速增长,PET铜箔市场空间广阔。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销量快速增长带动动力电池装车量上升。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同比增长157.6%;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15.6%。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同比增长142.8%;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109.8%。另一方面,电化学储能市场装机规模持续上涨带动锂离子电池需求上行。2016-2020年,中国电化学储能装机规模从243兆瓦增长至3269.2兆瓦,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1.5%,而2021年锂离子电池储能占中国电化学储能的比例达89.7%。锂电池下游需求高速增长为PET铜箔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投资建议
目前国内PET铜箔正处产业化阶段,入局企业增多,叠加锂电池下游需求高速增长,相关生产企业或将受益,如三孚新科、双星新材、宝明科技、万顺新材等。
风险提示
复合铜箔量产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异常波动、新能源汽车需求增长放缓等。

【点击查看PDF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