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新能源行业周报:持续看好储能、锂自主可控、光伏电池新技术

[复制链接]
查看: 15|回复: 0

141

主题

141

帖子

425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25
殷中枢郝骞 发表于 2022-11-1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整体观点:
持续看好储能、锂自主可控、光伏电池新技术。(1)储能:赛道景气度高,当前户储估值处于低位;持续推荐火电及灵活性改造、压缩空气、高压级联等投资机会。(2)锂电:锂资源自主可控是主线,关注盐湖提锂、锂电回收、钠离子电池等;锂电中游估值整体处于低位,需关注疫情政策调整后的新能源车消费数据改善情况。(3)光伏:持续关注硅料与硅片的价格下降情况,电池片、胶膜粒子新技术为重要投资方向。(4)风电:短期内关注近海审批与海风建设相关政策出台情况,中长期不改赛道高景气性。
推荐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锦浪科技、德业股份、爱旭股份、孚能科技,关注倍杰特、四方股份、科陆电子、钧达股份、长盛轴承。
储能:
高比例新能源下的必然要求:火电及灵活性改造、各类储能、特高压
1、陕鼓动力中标300MW压缩机组,各类储能技术产业化提速。
(1)11月10日,陕鼓动力发布公告,中标湖北应城300MW压缩空气储能电站中的压缩空气机组,这意味着湖北应城压缩空气储能项目进入了加速建设期。
(2)各类新型储能技术产业化进程加速。基于当前电网的消纳能力,我们判断2023年将会是国内储能发展的大年。根据我们当前对建成、在建、招标、及规划项目的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10月,压缩空气项目合计规模3.6GW,液流电池项目合计1GW,熔盐储热项目合计4.8GW。
2、从未来光伏、风电项目整体思路来看:(1)新能源+煤电/储能,当地可消纳便消纳;(2)新能源+煤电/储能+特高压,如大基地当地不好消纳便外送,成为越来越重要的趋势。(3)大基地外送中,特高压建设是重要的趋势,中期核准更多只是时间的问题。
3、投资方面:火电及灵活性改造,关注东方电气、上海电气、青达环保。各类储能/特高压,关注陕鼓动力、东方电气(压缩空气);国网英大、上海电气、钒钛股份(液流电池);首航高科(熔盐储热);许继电气、四方股份(特高压)等。
锂电:
1、上游锂资源强调自主可控:加拿大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命令三家中国公司剥离其在加拿大关键矿产公司的投资,强化国内锂资源自主可控的重要性。同时,电动车及锂电产业链公司均在加快国内锂资源布局,对产业链长期资源保障也是利好。锂资源自主可控建议关注:(1)提锂技术:倍杰特、久吾高科、蓝晓科技;(2)锂电回收:天奇股份、旺能环境。
2、下游需求方面,市场当前的关注点在于:新能源车补贴2023年降至0的原定补贴政策是否延期取消的不确定、明年新能源车销量的悲观预期、锂电各材料环节竞争格局恶化,而这些因素已经阶段性反映。市场仅预期国内新能源车销量今年600万辆,明年800万辆。而根据乘联会数据,10月乘联会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68万辆,环比9月增1%,同比去年10月增长约87%。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Q1-Q3新能源车销量456.7万辆,同比+110%。
现在市场忽略的几个方面:(1)对于明年需求预期过于悲观。
(2)没有考虑国内新能源车的海外出口机遇:2022年1-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71.9万台,同比增速90%,其中9月新能源汽车出口11.8万台,同比增长133%,新能源车出口继续保持强势增长的良好局面。国内10-20万元区间优秀产品对欧洲形成降维打击,且由于海外售价较高,将显著增厚电动车整体产业链利润。
(3)欧洲市场需求放缓,但BEV/PHEV结构优化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被低估;美国市场明年需求旺盛、增速高,但IRA法案问题仍存隐忧,需持续跟踪。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各地精准化防控,新能源车消费端有望迎来改善,叠加年底销售冲量,中游排产依然旺盛,我们看好锂电产业链反弹机会。
3、中游格局探讨:电池整体产能过剩,但优质产能仍十分紧缺,重点关注海外占比高、下游客户优质、跟下游有谈价余地、以及储能占比提升的电池厂。
材料方面,正极环节库存收益减弱,单位盈利回归正常经营水平,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的创新迭代空间仍然较大,具备赚取技术超额收益的空间;负极/隔膜/电解液龙头三季报盈利维稳,打消由于格局恶化导致盈利下滑的悲观预期。
格局趋弱虽然压制企业盈利,但我们认为预期已充分反映,且是行业发展至当前阶段的正常现象,进一步说明盈利维稳能力强的优质产能的稀缺性,对于各细分龙头来说是格局出清、市占率提升的重要窗口期。
投资建议:(1)头部电池企业不断推出新技术赚取超额利润,同时布局储能赛道,关注:宁德时代、亿纬锂能、鹏辉能源等。(2)在从0到1阶段新材料领域有布局的龙头企业,关注:振华新材、德方纳米、鼎胜新材、信德新材、科达利、壹石通等。
光伏:
1、硅料和硅片产能逐步释放,价格呈下降趋势。
(1)硅料环节:前期所受的疫情冲击和物流运输影响逐渐恢复,硅料产能逐步释放,根据SMM数据,10月国内硅料供应环比增加约12%;硅料价格也呈下降趋势,PVInfoLink公布的本周硅料最高价较上周下降1元/kg至307元/kg。
(2)硅片环节:SMM统计国内硅片产量10月达32.9GW,环比增加6.12%,11月产量续增,预计将超35GW。此外,TCL中环10月31日公示的各类硅片最新价格全面下降,PVInfoLink本周公布的210mm单晶硅片人民币价格也较上周下降1%。
我们认为在新增产能持续释放以及开工率提升的影响下,硅料与硅片价格有望进一步下行,进而带动下游盈利的边际改善和需求的释放。
2、终端需求保持旺盛带动产业链价格维持高位,大尺寸PERC电池片需求持续提升背景下基本无新增产能释放,供需形势阶段性紧缺推动盈利能力改善。我们认为大尺寸电池片盈利维持高位有望维持至2023H1,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下游需求景气度维持,大尺寸PERC电池供需紧缺态势持续,头部企业均满产且单瓦盈利有望进一步改善;(2)硅料/硅片价格近期均有所下调且展望2023年仍有望进一步下行,电池片成本有望持续下降;(3)电池片新技术百花齐放,通过高效率带来单瓦售价溢价,且技术降本持续推进带来单瓦盈利进一步提升预期。
3、投资方面:(1)2022Q4硅料价格出现拐点,叠加需求加速释放,一体化组件企业有望迎来量增+盈利边际改善,重点推荐晶澳科技、天合光能、隆基绿能、晶科能源。(2)大尺寸PERC电池片阶段性供需紧缺持续致盈利能力持续改善,叠加电池新技术(TOPCon、HJT、XBC)效率提升带来的盈利溢价维持,重点推荐爱旭股份,建议关注钧达股份。(3)2022Q4需求加速释放带动辅材需求环比明显提升,重点推荐福斯特、福莱特,关注海优新材、鹿山新材、洛阳玻璃。(4)推荐布局颗粒硅、大尺寸、IBC、叠瓦新技术推动单瓦盈利持续改善,同时半导体硅片业务迎来高速发展的TCL中环。
风电:
1、短期内需关注海上风电相关政策出台情况,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赛道仍将保持高景气性。本周2022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会上发布了《2022全球海上风电大会倡议》。针对装机目标,《倡议》综合当前发展条件以及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认为在“十四五”末我国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需达100GW以上,到2030年累计达200GW以上,到2050年累计不少于1000GW。长期来看,海上风电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2、重点关注海风四季度边际变化和海风出口市场
(1)重点关注海风在四季度的边际变化。三季度受影响而导致延缓交付的订单将结转至四季度,并有望在年内完成,海风环节四季度业绩存在改善空间。2022年海风招标数据表现优异,根据我们不完全统计,自今年年初至11月13日,国内海风招标量约21.2GW(含10.5GW框架招标),为海风装机需求提供有力支撑。
(2)海风出海能够带来新的业绩增量,看好东南亚和欧洲海风市场的投资机会。随着东南亚新兴市场以及欧洲成熟市场推动海上风电加速发展,其需求迎来提升。当地海风产业链产能扩张需要一定周期,而国产产品逐步得到海外客户认可,随着风机、海缆、管桩等技术实力领先环节的企业出口布局逐步完善,有望进一步打开在海外海上风电市场份额的成长空间。
3、钢价是风电板块的核心跟踪指标:短期来看,本周铁矿石、中厚板、螺纹钢等主要原材料价格有所反弹;中期来看,低需求、高库存下,钢价仍有一定的下行空间,看好后续在成本方面对于风电产业链各环节的盈利改善作用,我们将持续观测追踪。
4、投资层面建议关注三条主线:(1)海上风电产业链:整机环节推荐三一重能(23年海风产品放量),建议关注明阳智能;塔筒和管桩环节推荐海力风电,建议关注大金重工、天顺风能;海缆环节推荐东方电缆,建议关注中天科技、宝胜股份、太阳电缆。(2)风电轴承环节:国产替代进步空间广阔,关注新强联、恒润股份。(3)其他受益于行业景气以及钢价下行标的:关注金雷股份、日月股份。
【点击查看PDF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