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池研究报告之四:钠电池负极从零到一,硬碳材料突出重围

[复制链接]
查看: 10|回复: 0

145

主题

145

帖子

439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439
王招华 发表于 2022-11-1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无定形碳将取代传统石墨适配钠离子电池负极。传统的石墨在钠离子电池中由于层间距太小以及无法与石墨形成热稳定的插层化合物而使应用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无定形碳包含硬碳和软碳:软碳的低有序度更有利于储钠,也拥有更便宜的前驱体成本;硬碳的复杂分子水平结构造就了其多种类型的储钠活性位点,优化改性后能超过锂电石墨的理论比容量。
硬碳VS石墨:更高比容量潜力。硬碳普遍比容量可以达到300-350mAh/g,优化改性后可以达到400mAh/g,将超过锂电石墨的理论比容量(372mAh/g)。硬碳具有更多的无序结构、更高的缺陷浓度、更高的杂原子含量和更大的石墨层之间的距离,以及更封闭的孔隙结构。这有利于为Na+离子提供更多的储存点和扩散途径。
硬碳VS软碳:更优异的性能,更大的降本空间。硬碳通常是指经过高温处理(2800℃以上)也难以完全石墨化的碳,在高温下其无序结构难以消除,亦称难石墨化碳。软碳则与之相反,在高温下表现出石墨化的特点。硬碳相较软碳有更高的克容量、首效以及电位平稳性,但硬碳的经济性相对软碳略差,具有更大的降本空间。
前驱体:种类繁多,各有优劣。有机高分子类前驱体的分子结构相对简单、可控,能够根据需要设计相关的分子结构。酚醛树脂材料(RF)是目前研究较为成熟的有机聚合物,是一种优异的制备碳材料的前驱体;生物质类前驱体品种丰富,具有可持续使用、低成本的特点。将生物质转化为硬碳的方法很简单,如直接碳化、水热碳化(HTC)、物理或化学活化等。香蕉皮、泥炭苔、稻壳、棉花、葡萄糖、蛋白质和纤维素纳米晶体等生物质都可以被用作钠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并显示出良好的电化学性能。
预测2025年硬碳负极需求将达到11.29万吨,2021年-2025年的CAGR72.8%。我们预测随着锂电池规模的逐步提升,2025年锂电池的硬碳需求将达到3.5万吨;随着钠电池产业化进程的加速,2025年钠电池方面的硬碳需求将达到7.79万吨;2025年硬碳负极的需求合计将达到11.29万吨,2021年-2025年CAGR72.8%。
产业化进程:主流负极企业均在积极布局中。尽管硬碳仍具有一定产业化痛点如:硬碳结构研究有待深入、低首周库伦效率和循环寿命问题、工艺复杂,存在前驱体缺陷、不可逆容量大等问题。但国内主流负极企业如贝特瑞、杉杉、翔丰华、佰思格、凯金等均在积极布局硬碳产能,部分企业产品已达到量产要求,正在积极建设产线中。
投资建议:考虑到钠离子电池产业化的拉动,生产负极材料并布局硬碳材料的企业有望受益。建议关注贝特瑞、璞泰来、杉杉股份以及材料电池一体化的华阳股份。
【点击查看PDF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