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行业第45周周报:新房成交降幅再度扩大,“第二支箭” 、金融16条提振市场信心

[复制链接]
查看: 17|回复: 0

68

主题

68

帖子

206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06
夏亦丰.许佳璐 发表于 2022-11-14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周新房成交同比降幅扩大、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速下滑,土地市场同比量涨价跌,但溢价率同环比上升。
核心观点
本周新房成交同环比降幅扩大,二手房成交同比增速下降。43城新房成交面积265.8万平,环比下降25.7%,同比下降42.3%,同比降幅较上周扩大22.3个百分点;一、二、三线城市环比增速分别为-29.1%、-24.1%、-11.6%,同比增速分别为-30.3%、-40.1%、-32.5%,一、二、三线城市同比降幅扩大了15.3、17.2、27.5个百分点。15城二手房成交面积131.6万,环比下降7.2%,同比上升42.1%,同比增速较上周降低了12.1个百分点;一、二、三线城市环比增速分别为-16.7%、0.9%、-11.0%,同比增速分别为3.1%、82.1%、49.1%,一线城市同比增速下降25.4个百分点,二、三线城市同比增速分别上升了5.8、0.3个百分点。
新房库存面积环比上升,去化周期同环比上升。14城新房库存面积为1.0亿平,环比上升0.8%,同比上升2.8%,去化周期为13.8个月,环比上升0.3月,同比上升2.1个月。一、二、三线城市库存面积环比增速分别为1.3%、0.7%、-0.4%;去化周期分别为11.0、12.5、14.9个月,环比上升0.3个月、0.0个月、0.4个月。
土地市场同比量涨价跌,溢价率同环比上升。百城土地成交建面3945万平方米,环比下降1.2%,同比上升47.1%;成交土地总价554亿元,环比下降53.2%,同比减少19.9%;楼面均价1404元/平方米,环比下降52.6%,同比减少45.6%;溢价率5.44%,环比上升497.8%,同比上升156.6%。
本周房企国内债券发行规模同环比上升。房地产行业国内债券总发行量为56.1亿元,同比上升33.2%,环比上升13.3%;净融资额为-25.6亿元。其中国企国内债券总发行量为56.1亿元,同比上升106.9%,环比上升13.3%;净融资额为0.7亿元。民企国内债券未发行债券,总偿还量为26.3亿元,同比下降52.3%;净融资额为-26.3亿元。
板块收益有所上升。房地产行业绝对收益为10.2%,较上周上涨9.6个百分点;相对沪深300收益为9.6%,较上周上涨15.4个百分点。房地产板块PE为12.86X,较上周上升1.2X
北上资金对有色金属、家用电器和银行加仓金额较大,分别为49.12、25.51和20.19亿元。对房地产的持股占比上升0.06%(上周下降0.12%),净买入-11.83亿元(上周净买入-3.67亿元)。
投资建议
本周央行公布社融数据,10月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332亿元,同比少增3889亿元(9月同比少增1211亿元),少增幅度环比大幅提升,居民中长期贷款明显走弱,购房需求仍然较弱。不过本周我们也看到了部分高能级城市小幅松动,北京通州区台湖、马驹桥两地商品住房(包括新建商品住房和二手住房)双限购正式取消,杭州对首套房的贷款部分认定条件、二套首付比例及房贷款利率进行了优化调整。我们认为一线城市、强二线城市放松释放强信号,首付比例、认房不认贷等信贷政策调整,限购范围的调整等多个维度仍有进一步发力的可能。本周交易商协会发出“第二支箭”,扩大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总支持规模2500亿(后续可扩容)。我们认为此次政策有望直接增强和稳固优质民营房企的主体信用,有助于引导市场机构改善对民营企业的风险偏好,促进民营房企的融资修复。此外,央行、银保监会发布金融16条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中央自上而下从信贷、信托、债券等多渠道、多方位支持地产融资,同时明确了“财务总体健康,短期面临困难的企业”均可享受债券增信支持,且有困难偿还的,可合理展期,对于部分此前市场预期不佳、短期资金有压力的房企,起到了主体信用增强、资金支持的作用。
我们认为,供需两端新一轮宽松的想象空间正被打开,地产板块有望迎来修复。虽然当前行业基本面并未出现明显反转,但“第二支箭”+金融16条政策力度显著,较大程度地提振了市场信心,对受困的优质民企主体也产生了积极推动作用。同时,随着近期北京、杭州等地的出现限购、限贷调整,后续我们有望看到更多高能级城市需求端政策的进一步宽松和渗透。我们建议关注:1)稳健的龙头央企和区域深耕型房企,稳健经营的同时仍能保持一定拿地强度,行业见底复苏后带来β行情:招商蛇口、保利发展、建发国际集团、滨江集团、华发股份。2)边际收益于政策利好的优质民企(含混合所有制房企):龙湖集团、金地集团、新城控股、绿地控股、旭辉控股集团、碧桂园。
【点击查看PDF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