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行业2023年年度策略报告:保险行业:寿险复苏仍看银保,产险发力倚仗非车

[复制链接]
查看: 10|回复: 0

83

主题

83

帖子

251

积分

中级会员

Rank: 3Rank: 3

积分
251
刘嘉玮.高鑫 发表于 2022-12-5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投资摘要:
年初以来,保险板块跑赢市场主要指数,截至2022年11月30日,保险板块较年初下跌8.98%,跑赢上证指数(-13.42%)、沪深300(-22.01%)和上证50(-20.39%)。年内个股表现分化,中国人保、中国人寿涨幅排名靠前。得益于财产险收入稳定增长和综合成本率下降,中国人保年内涨幅高于行业,年内上涨15.32%;中国人寿由于负债端、投资端表现均优于同业,年内上涨20.14%。其他上市险企中,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中国太平(港股)年内分别下跌10.25%、10.83%、26.23%、25.98%。
2022年保险行业监管政策频繁出台,涉及规范保险公司经营规范、销售行为、理赔管理等多方面。同时,年内也多措并举规范促进行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偿二代二期工程于年初落地,对国内险企的经营和资本充足率等核心指标构成一定压力;年内个人养老金制度正式开闸启动,保险公司有望发挥专业优势抢占蓝海市场。我们预计,未来一段时期保险行业强监管仍将持续。行业监管趋严必将带来阵痛,但长远来看有助于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对于险企经营层面和业绩层面而言,监管政策仍是重要影响因素,需要持续重点关注。
人身险:近年来,在宏观经济增速下滑和疫情的多重影响下,居民的高价值保障型保险产品消费意愿略有下降,同时疫情造成代理人线下展业活动受限,也导致以代理人渠道为主战场的高价值业务新单减少,保险产品在需求和供给两端增长乏力,银保渠道成为险企核心增长动能。随着宏观经济修复、疫情影响边际减弱,高价值产品需求修复仍存在一定滞后性,迫使保险公司的产品策略由“重价值”向疫情初期的“重规模”再向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的“规模与价值并重”转变。我们判断,随着需求缓慢恢复,叠加代理人逐步实现“量质双增”,明年新业务价值降幅或将持续收窄,但需求恢复程度仍受宏观经济及疫情影响,板块投资周期拉长是大概率事件。
财产险:当前产险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成本控制和业务结构上。成本控制方面,大型险企仍握有规模效应下的定价及渠道优势,成本控制能力较强,盈利空间较为显著;业务结构方面,在我国汽车保有量增速放缓压降车险市场增长空间的大趋势下,财产险的多元化发展是长期趋势。总的来说,当前财产险行业竞争格局逐步优化,龙头公司竞争优势突出、市占率逐步提升。在政策引导下,产险行业实现渠道端竞争优化,大型险企仍握有规模效应下的定价及渠道优势,成本控制能力较强;大型险企的业务结构更为多元,对于新兴险种,如新能源车险,大型险企也可以利用自身规模优势掌握市场定价权,实现在新产品市场竞争中的量价齐升。
投资端:在保险主业面临增长困境的背景下,投资收益已经成为保险公司寻求盈利增长的新动能,因此险企在资产配置策略中逐步提升股权类资产配置比以追求更高的投资收益。2022年,受国内利率长期下行、房地产投资风险加大及权益市场波动影响,保险公司投资端业绩承压。我们认为,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国内权益市场边际改善,且在政策呵护下房地产投资风险也有望缓慢释放,叠加各类稳增长、减税降费政策的持续出台,配合险企自身资产配置结构的不断优化和风控能力的有效提升,险企投资端有望延续边际改善态势。
【点击查看PDF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