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电行业深度系列二:硬碳负极从零到一新突破,生物质路线前景广阔

[复制链接]
查看: 9|回复: 0

54

主题

54

帖子

16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66
王蔚祺 发表于 2022-12-7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硬碳目前为钠电池主流负极材料路线,同时也为当下钠电池产业规模化的主要制约因素。硬碳材料具有结构多样、价格低廉、导电性良好、储钠容量高、嵌钠后体积形变小、环境友好和低氧化还原电位等优点,为当下钠电池主流负极材料路线。但受制于硬碳负极国内产能有限的问题,产品依赖于进口,同时工制备路线多样,工艺路线尚未确定,成为短期制约钠电池行业规模化的主要因素。
硬碳前驱体技术路线多样,生物质基为当下主流路线。目前常用的硬碳前驱体主要是生物基,如毛竹、椰壳、淀粉、核桃壳等,同时也可以使用、无烟煤、沥青、酚醛树脂等化工原料。原料和技术不同,性能和成本也有显著差别。一、生物质基路线性能适中,物料来源广泛,成本相对合适。二、酚醛树脂等合成聚合物前驱体路线性能较优,但成本相对高昂。三、无烟煤、沥青等化石燃料基路线成本低廉,但产出的硬碳材料性能一般。因此生物质基前驱体路线为当下主流路线。
硬碳负极处于从零到一爆发前夕,正全力推进国产化。目前佰思格、贝特瑞拥有硬碳负极产能,正全力推进生物质基硬碳国产化;杉杉股份、中科电气、翔丰华等人造石墨负极头部企业各自布局生物质基、化石燃料基、以及合成聚合物基硬碳负极路线;新进入企业如元力股份、圣泉集团亦布局生物质基硬碳材料,其中圣泉集团主要依靠秸秆来源的生物质量产优势。
我们预期随着钠电池材料体系的成熟和产能规模化,凭借出色的经济性和安全性,2026年全球钠电池需求有望突破120GWh,对应市场空间突破600亿元;我们预计2026年硬碳负极需求量达到16.23万吨,对应市场空间有望达到73亿元。
产业链相关公司:璞泰来、贝特瑞、中科电气、杉杉股份、翔丰华、元力股份、圣泉集团
【点击查看PDF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