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行业跟踪:比亚迪、理想、飞凡新款发布,24年一季度小米汽车有望正式量产

[复制链接]
查看: 12|回复: 0

62

主题

62

帖子

190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积分
190
陆嘉敏 发表于 2023-2-13 00: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期内容提要:
本周汽车板块小幅下跌。本周(2.6-2.10)汽车板块-1.52%,居中信一级行业第28位,跑输沪深300指数(-0.85%)0.67pct,跑输上证指数(-0.08%)1.44pct。
汽车子板块除商用车与摩托车板块外收跌。本周乘用车板块-3.43%,商用车板块+0.35%,汽车零部件板块-0.60%,汽车销售及服务板块-1.31%,摩托车及其他板块+0.33%。
个股方面,乘用车板块中国铁物(+1.71%)、一汽解放(+0.48%)录得上涨;商用车板块汉马科技(+19.43%)、中国汽研(+5.27%)涨幅靠前;零部件板块德尔股份(+33.63%)、奥联电子(+22.06%)、新朋股份(+17.16%)、威唐工业(+16.11%)天成自控(+12.40%)、贝斯特(+10.70%)、博俊科技(+10.54%)、常青股份(+10.41%)涨幅超10%。
国际快讯:(1)大众2022年营收和利润双增长,高库存拖累现金流;(2)宝马将在墨西哥投8.7亿美元,生产高压电池和纯电动车;(3)2022年印度电动汽车市场增长223%,销量达4.8万辆;(4)2022年全球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机量约为517.9GWh,同比增长71.8%;(5)禾赛科技正式登陆纳斯达克,成“中国激光雷达第一股”。
国内速递:(1)雷军:小米汽车研发团队已超2300人,明年一季度量产;(2)比亚迪秦PLUSDM-i2023冠军版正式上市:售价9.98万元-14.58万元,综合续航达1245km;(3)理想L7、L8Air正式上市;(4)飞凡F7正式发布:最高续航666km、零百加速3.7s;(5)上汽集团与广西签署一二五工程合作框架,建设新能源车实验室;(6)赛力斯将搭载RoboSense(速腾聚创)M系列激光雷达,合作车型SUV年内上市。
主要自主车企1月销量公布。比亚迪:1月销售汽车15.13万辆,同比+58.60%。长城汽车:1月销售汽车6.15万辆,同比-45.0%。广汽集团:1月销售汽车14.69万辆,同比-38.1%。吉利汽车:1月销售汽车10.35万辆,同比-29%。上汽集团:1月销售汽车23.80万辆,同比-47.8%。长安汽车:1月销售汽车17.18万辆,同比-38.0%。
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批发销量同/环比下降。1月28-31日,乘用车市场零售27.1万辆,同比下降10%,环比上周增长224%,较上月同期下降39%;乘用车市场批发44.0万辆,同比增长16%,环比上周下降457%,较上月同期下降25%。乘联会初步统计,1月1-31日,乘用车市场零售124.1万辆,同比去年下降41%,较上月下降43%;全国乘用车厂商批发134.1万辆,同比去年下降38%,较上月下降40%。
2月乘用车销量有望明显回暖,看好汽车板块春季行情。防疫政策优化、刺激政策到期、春节假期前消费需求集中释放、行业终端价格持续下滑等多因素刺激汽车消费,促使22年12月中下旬以来乘用车零售端大幅改善。考虑到22年底购置税补贴等政策到期,叠加春节假期消费需求的提前,我们预计在消费回暖、低基数、车企促销等因素作用下,2月乘用车销量有望触底回升,后续预计销量增速将于2-4月逐月回升,叠加汽车刺激政策预期,共同带动汽车板块在23年春季迎来持续性行情。
本周冷轧板均价周环比上涨,铜、天然橡胶、铝、碳酸锂、聚丙烯均价周环比下跌。冷轧板均价周环比+0.22%,铜均价周环比-0.22%,天然橡胶均价周环比-0.83%,铝均价周环比-1.64%,碳酸锂均价周环比-1.83%,聚丙烯均价周环比-2.52%。
投资建议:建议关注汽车板块春季行情,我们预计年内乘用车销量绝对值及同比增速均于1月触底,在后续政策刺激、消费回暖等共同作用下,我们看好2-4月份汽车月度销量增速的逐月改善;2023年,汽车行业投资核心是在行业β或放缓的背景下,寻找智能电动变革下,α向上且确定性较高的赛道及标的:
1)整车从新车周期+技术储备角度出发关注自主品牌龙头企业【比亚迪、吉利汽车、长安汽车、长城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新势力【蔚来、理想、零跑、小鹏】。
2)零部件把握智能电动核心增量零部件赛道:把握技术升级趋势,按【单车价值量】+【渗透率】+【国产化率】三维度筛选,现阶段重点关注【线控底盘、线束线缆、智能座舱、一体压铸、电驱动】等高成长高弹性赛道。①汽车线缆线束【卡倍亿、沪光股份】;②线控底盘【伯特利、中鼎股份、保隆科技、拓普集团】;③智能座舱【德赛西威、均胜电子、常熟汽饰、华阳集团】;④轻量化【爱柯迪、文灿股份、旭升股份、广东鸿图】;⑤热管理【银轮股份、三花智控】;⑥电机电控【英搏尔、欣锐科技】等。
风险因素:汽车消费政策执行效果不及预期、疫情反复导致供给恢复不及预期、外部宏观环境恶化。
【点击查看PDF原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