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汽车环境下,价格战的战火愈演愈烈,而最近湖北东风系列车型的大幅补贴降价更是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无论这一现象是市场行为的结果,还是有更高的救市任务,都将对市场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导致汽车市场出现一次大洗牌。 对于消费者来说,价格是购车的重要因素。这也意味着,没有一款车是卖不出去的,只有价格是否合适的区别。 然而,车企一旦降价,其今后的同系车型甚至整个品牌的车型,都会陷入到“非低价,不卖车”的死循环。这就意味着,车企的价格策略必须谨慎考虑,避免陷入恶性循环的境地。 尽管汽车市场的价格战是市场大趋势的结果,但车企也不能一味地低价竞争,否则将会陷入到“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境地。然而,目前东北、华中、华南等地区已经陆续加入价格战,许多知名品牌也开始了应对措施,可见汽车市场的未来将非常激烈。 这次大规模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地影响燃油车市场的前景。然而,燃油车市场是否还有翻身的机会,还需要观察市场趋势的变化。
消费者最青睐的是物美价廉的产品,价格战的本质,完全可以看作是市场份额的争夺。 特斯拉率先拉开价格战序幕,比亚迪紧随其后,零跑重新定义增程车型,新能源车市场逐渐崛起。然而,老大老二打架,老三受罚,是汽车业界的常态,如今面对新能源车一系列的“不讲武德”的操作,燃油车价格体系正在逐渐崩塌。 此时,燃油车降价促销,能够打击对手,但不一定提升销量。自开年以来不论是零售量还是批发量,均同比大幅下滑,市场需求疲软,又要促进消费回暖,而这份压力自然就传递到每一家车企的身上。 最新的乘联会数据显示,自2023年以来,乘用车销量均同比大幅下滑。然而,在此情况下,新能源车的渗透率和销量,竟然出现了逆势飙升。 比亚迪发挥了大部分作用,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比想象中还要快。燃油车被市场和消费者抛弃,只是时间问题,而且不会太远。燃油车企所掀起的大降价浪潮,无异于饮鸩止渴。 弱势车企只身入局,眼看品牌力下降,价格定位区间的下滑,营收不盈利等问题,都将成为该公司的“夺命咒”。降价促销的本意或许只是希望挽回销量,但局面不可控制之后,不少车企被逼到了悬崖边上。
纯电动车成为了新的增量市场,而燃油车已经进入了存量市场阶段。这种大规模的市场变动必然会形成一种新的格局。 新能源汽车的优势还有很多,特斯拉的成本削减使得下一代产品的成本和能耗将会再降50%。比亚迪通过自身的供应链布局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比亚迪的F品牌首款新车"SF"的定位在40-60万元之间,将会向国内的中高端汽车市场发起猛攻。小鹏和蔚来等造车新势力也在加快产品迭代更新节奏,积极投入市场。相对于燃油车,新能源车已经占据了市场优势。 政府政策和消费者心理都站在新能源汽车一边。降价促销的煽动性很强,会像滚雪球一样持续扩大。虽然强势汽车品牌也掀起了降价风波,但燃油车决定孤注一掷、破釜沉舟,也难以改变客观大趋势的方向。 各方力量综合在一起,加速历史进程向前,加快燃油车的淘汰。汽车市场的价格战刚刚开始,但属于燃油车的战役似乎已经结束。 往期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