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真的需要数据么?华为S-TAG,800公里长测体验
VIEW CONTENTS
中国最佳CEO 门户 中国名优 网红测评 查看内容

跑步真的需要数据么?华为S-TAG,800公里长测体验

2023-3-12 20:03| 责编: admin| 查看: 15| 评论: 0|作者: 信太多因为知道太少
摘要: “差生文具多”的装备党又来了,别人拼配速、拼心率,对不起,我只拼装备,这次拼的是:对跑步姿态实时监测,并提供数据分析及技术指导(AI私教?)的华为S-TAG运动传感器,作为首席大怨种,这种高端大气、噱头十足 ...

“差生文具多”的装备党又来了,别人拼配速、拼心率,对不起,我只拼装备,这次拼的是:对跑步姿态实时监测,并提供数据分析及技术指导(AI私教?)的华为S-TAG运动传感器,作为首席大怨种,这种高端大气、噱头十足的装备必须首发购买,一晃用半年多了,累计跑了800公里左右。



佩戴使用

我买的是精英款,有2个传感器,这两个传感器是一样的,搭配不同的夹子,就能监测不同的数据,放在鞋夹上就监测足部数据(步频、着地方式、腾空时间、外翻幅度、触地峰值、步幅、触地时间、触地腾空比、摆动角度、冲击负载率),放在腰夹上就监测要腰部数据(左右触地平衡 、垂直振幅、垂直步幅比),两个可以分开单独使用,监测所需的数据。



鞋夹是卡扣形式,锁死在鞋带上。腰夹类似于发夹的结构,直接夹在腰间即可,单个设备不到8g的重量,非常轻盈,跑动中几乎察觉不到任何异样。





传感器通过蓝牙连接手机(支持苹果)或者华为手表,我是连接的华为Watch GT3,只需初次配对,后续直接跑就行,无需任何连接操作,手表中会提示连接状态,如果电量低也会在手表中直接提示出来,非常方便。



待机持久,充一次电可以使用大半个月,差不多100公里左右吧,充电也非常方便,精英款给了一个双头的磁吸充电座,Type-C接口,可以同时为两个设备充电,30分钟充满。


数据监测

重点来了,华为S-TAG可以监测13项跑姿数据并提供专业分析指导,正好今天跑了10公里,看一下它到底是黑科技还是迷魂药。(仅针对传感器独有的11项数据进行展示)



触地时间



  • 触地时间指脚从着地到离地的时长。

  • 跑步的触地阶段会经历落地缓冲、动能及重力势能部分转化储备为肌肉弹性势能、重心随惯性前移、支撑腿过渡到重心后侧、发力蹬腿并同时释放肌肉弹性势能的过程,通常触地时间短代表肌肉弹性能量的转化效率高,意味着在跑步过程中损失较少的能量,表现为更好的跑步经济性。

  • 优秀运动员的触地时间一般在220ms以内。

  • 除了系统的跑步训练外,可通过跳绳、深蹲跳等提升肌力素质的针对性训练改善这一指标。





腾空时间



  • 腾空时间是指跑步时双脚同时停留在空中的时间。

  • 腾空时间与步幅相关,要迈出更大的步幅就需要创造更多腾空的时机,而相同腾空时间上能迈出越大的步幅代表着更高的跑步效率。相同步频下,腾空时间越长,步幅越大,跑步效率越高。如果腾空时间过高,而步幅较小,意味着有过多的力量损耗在了身体的上下起伏上,导致跑步效率降低,也会更消耗体力。

  • 优秀跑者的腾空时间一般大于125ms。

  • 除了系统的跑步训练外,可通过深蹲跳、单腿连续跳、弓步跳等提升肌力素质的训练改善这一指标。





触地腾空比



  • 触地腾空比是指跑步步态周期的一次循环动作(跑步的一次循环动作指一脚初次离地至下一次同样的脚再次离地的过程)中,触地时间与腾空时间的比值。

  • 通常情况下配速越快触地腾空比越低。相同配速下,触地腾空比越高,代表触地时间较长,用于前进的腾空时间较短,跑步经济性较差。







左右触地平衡



  • 左右触地平衡就是左右脚触地时间占总触地时间的比例,跑步时左右脚触地时间的平衡,用来衡量跑步对称性。理想值是左右50-50%,相差越小说明跑步对称性越好。 长期左右严重失衡,可能增加某侧下肢损伤风险。





垂直振幅



  • 垂直振幅是指在一个步态周期中,身体重心垂直振动的高度。

  • 一般来说,振幅越大,代表消耗在垂直方向上的能量越多。相同配速下,当垂直振幅较大时,通常意味着步频较慢、步幅较大,可能存在跨步跑的现场,这时可尝试加快步频来改善。






垂直步幅比



  • 垂直步幅比=垂直振幅/步幅,代表跑步效率,步幅相同的情况下,垂直振幅越大,跑步效率越低。







触地峰值



  • 足部触地过程中,足底受到地面反作用力的最大值。缓冲技术越好,触地峰值越小;同时,触地峰值也和跑步配速有关,配速越快,触地峰值越大。通常以体重(BW,Body Weight)的倍数表示,例如触地峰值为2BW表示足底承受地面反作用力的最大值为体重的两倍。






负载冲击率

  • 冲击负载率为着地冲击峰值的20%和80%之间的垂直反作用力曲线的平均斜率。

  • 冲击负载率越大,代表落地时冲击力增长速度越快,足底缓冲效果越差,损伤风险越高。

  • 冲击负载率与地面硬度、鞋底缓冲性能、着地方式等因素相关。同时冲击负载率的负面影响也与运动持续时长相关,即维持较高的冲击负载率,并暴露在较长的运动时间中,会大大增加损伤发生的概率。






外翻幅度

  • 外翻幅度指用户单脚从初始着地到开始蹬地这一阶段脚掌向内旋转的角度。旋转角度通常在5°-25°,较大或较小均会增大运动损伤的风险。可通过踝关节旋转、双腿提踵等训练提高踝关节的稳定性,降低损伤风险。(单位:度)







摆动角度

  • 摆动角度指用户在跑步过程中,一腿处于站立期时,另一只摆动腿的小腿向大腿自然折叠的角度。该指数越大表明折叠越充分,充分的折叠有助于缩短腿部的摆动半径,加快摆腿速度,提高摆动腿在腾空阶段的动作效率。摆动角度与跑步配速有关,一般随跑步配速提升而增大。常见的范围是50°-140°。可通过后踢小腿跑、臀桥等针对性训练改善摆腿技术。(单位:度)






着地方式

  • 着地方式指单脚着地瞬间与地面接触的方式,分为前脚掌着地、全脚掌着地、脚跟着地。

  • 着地方式受跑鞋、跑者自身习惯、下肢肌肉力量水平、配速、地形等影响。

    大多数跑者习惯脚跟着地,同时跑鞋也提供了一定的缓震效果,降低了脚跟着地时冲击负载率。

    若赤足或穿简便鞋,身体为规避下肢的猛烈冲击,则会更多采取前脚掌或全脚掌着地,该两种着地方式是通过下肢小腿后侧肌肉拉长来获得缓冲效果,因此对于肌肉力量的要求较高。

    部分进阶跑者习惯前脚掌着地,因其长期训练,下肢肌肉水平较高,若未经训练跑者强行采取该着地方式,肌肉易产生疲劳性损伤。同时在快速奔跑(如百米冲刺)或爬坡跑时,往往也是以前脚掌着地为主。









实战指导

一通眼花缭乱的数据看下来,你说这些数据准确么?靠谱么?开玩笑,准与不准,根本不重要,因为没啥用,反正我这800公里跑下来就感觉“毫无用处”,作为一个非职业慢跑小白,你给我再多的数据和指导,我也是怎么舒服就怎么跑,非要让我刻意去调整跑姿,那对我而言还不如不跑了呢,太费劲,跑步对于我而言就是一个享受其中、乐在其中的过程,享受微风轻拂脸庞,吞吐花草的芬芳,跟着音乐的节律,随性慢摇,品味这段和自己独处的闲暇时光。

好,你非要问我,都这么佛系了,还买毛装备啊,不是说一套做一套么?这里我需要声明一下:我喜欢,你管我,谁让我是装备党啊!

总结

华为S-TAG,数据丰富,不明觉厉,我看不懂,但大受震撼。



华为(HUAWEI)S-TAG跑步骑行动态传感器兼容华为智能手表GT/Watch/GTRunner系列精英款冰霜银499元专业跑姿监测,科学跑姿分析~京东去购买



Copyright   ©2015-2023  中国最佳CEO  技术支持:腾讯云